藏族導演卡布:像素為媒“重構”西藏
中國西藏網訊 提起西藏,一萬個人眼中有一萬個符號代表。你是否曾經想過,這些不同符號的排列組合可以得到一個全新的數字洪流之中的“潮流”之作呢?10月6日晚,在拉薩雪鷹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開幕的卡布《T-bit》地景藝術揭幕儀式上,藏族導演卡布給我們帶來了認識西藏的全新視角。
圖為卡布《T-bit》地景藝術揭幕儀式上的傳統藝術表演 攝影:旦曲
這是一幅以數十萬張照片為像素基礎,重構“布達拉宮”的地景藝術。作為一名紀錄片導演,20年來卡布拍攝了數十萬張關于西藏的照片,還有大量的視頻和聲音素材,但他從未舉辦過任何一場個人的關于西藏的展覽。在他看來,所有的拍攝和紀錄都源自于個人化的觀察,這導致了表達的片面性和局部性。而這次他以截然不同的視角,將20年來拍攝的照片凝結為一幅幅完整的圖像,并為它們取名為《T-bit》。
“‘T-bit’聽上去像是‘TIBET’的諧音,我們都知道這和西藏的歷史吐蕃有關,但是我發現Ti-bet這個稱呼和我們今天的網絡時代和大數據密切相關。也許是巧合,也許它意味西藏的未來和數據化緊密相連。是的我故意讓其有著一個發音上的聯系,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計算機和通信以及數據流?!痹诳ú嫉难劾?,“T”代表了西藏,而“BIT”有著多重的含義,其中之一是計算機內部數據存儲的最小單位。因此我們可以顧名思義,T-bit就是西藏最小的信息量單位。
圖為卡布《T-bit》地景藝術作品和遠處的布達拉宮交相輝映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在數字洪流涌動的當下,人人都是攝影師,人人都是紀錄者,人人也都是最小信息量的生產者、使用者和流通者,我當然也是其中之一。而對龐大復雜的西藏,沒有人可以解釋,但人人都在試圖解釋。我們當然不可能在當下,用幾張或幾十張作品來解釋西藏。我們到底在創作,還是在紀錄?從另一個維度看,《T-bit》讓我所有的拍攝和凝視,變成了數據流中的一個個環節,將這些行為變得有意義,這些紀錄,將所有的拍攝,都變得有意義。當我終于明白,片段中的每一個瞬間,最多也只是構成‘西藏’的一個像素的時候,我懂得了《T-bit》對于這個時代,對于我的意義?!痹诳ú伎磥怼禩-bit》是他對非物質性,對人性、社群、文化傳承、地緣的思考,也是對數字技術帶來的諸多問題的嘗試和回應。
作為一名“漫游”西藏的紀錄片導演,卡布發現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相比大多數區域性縣城或鄉鎮適用的馬斯洛需求層次,在西藏并不完全適用。反而越是偏遠的地方,人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因為這里有本民族千百年來傳承的傳統文化與藝術的滋養并保留至今。也正是因為有像卡布這樣長期扎根在西藏的文化工作者的紀錄,才能讓更多人看到文化自信的力量。
未來,卡布將帶著《T-bit》,去到那些曾經感動、溫暖、幫助過他,那些他工作過、觀察過的地方:在岡仁波齊、札達、古格、雍布拉康、南迦巴瓦、珠峰以及羌塘無人區……去完成時間、空間、人和一切生靈的對話,并再次紀錄。(中國西藏網 記者/趙振宇 旦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特別的禮物獻給高原官兵
國慶節當日,武警西藏總隊拉薩支隊駐守布達拉宮廣場的哨兵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國慶禮物——由青年畫家劉雪萍為執勤哨兵創作的一幅人物寫實油畫作品,這幅油畫描繪的就是布達拉宮廣場執勤哨兵執勤時的場景。[詳細] -
跟隨全國“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的腳步,踏上—加層的巡山路
從那曲市申扎縣出發前往馬躍鄉,木糾錯的優美湖岸線開始映入眼簾,村落、草場、牛羊散落在這片湖濱家園。相機里遠處的湖泊往往呈現出條帶狀,遠沒有目光所及那么壯美和遼闊。[詳細] -
民族傳統文化與宇宙理念的碰撞連接
是“機緣”還是“巧合”?這是一場古老傳統文化與現代數字文化激烈碰撞的展覽,古老的壇城內涌動著算法生成的數字粒子;這是一場富有想象力的展覽,“回”字型的長廊內是藏族先民和當代藝術家關于宇宙時空的對話。[詳細]